九山镇“母亲河”保护行动再提质
时间:2015-05-28
九山镇“母亲河”保护行动再提质
弥河,发源于九山镇水石屋村的天齐湾,由群泉汇集而成,九山境内流域总面积239平方公里,有红旗河、龙山河、麻坞河等大小支流30多条,呈叶脉状东西两侧与干流汇集。沿弥河朔河而上,一进入九山,沿岸绿树成荫,天蓝水碧,迷人的白去悠闲地散浮于空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丽身姿,处处都是勃勃的新绿,满目皆是醉人的风景。这是九山镇近年来不断加大弥河保护开发,建设幸福美丽九山,打造宜居美丽村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两河”流域综合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九山镇坚持将弥河流源头保护开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保护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保护开发,调研先行。九山镇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林木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没有高度重视弥河的保护性开发,弥河河段或多或少发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为准确摸清弥河保护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九山镇组织农综、规划、经发、环保等有关部门,对弥河源头流域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把诊号脉,摸清了弥河流域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乱排乱倒、乱采乱挖、乱搭乱建等“三乱”现象造成的危害有了深刻地认识和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成立专门工作指挥部,安排2名班子成员真盯实靠,推动工作落实。坚持镇村属地管理和部门执法、监管两条主线,层层落实治理、监管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今年以来,全面加强了弥河“三乱”治理,加大排污治污力度,拆除禁养区内养殖棚17个,水源地安全得到了有效保护。在弥河沿岸两侧荒山新栽植侧柏10万株,新增荒山绿化5000亩,对镇区到付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提升,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扎实推进环卫一体化工作,在全镇建成标准化垃圾池378个,垃圾桶(箱)1200个,配备专职保洁员175名,实行全天候、全覆盖的村收、镇运模式,有效改善镇村环境。同时,强化督查考核,坚持每周一次召开调度会议,督促指导开展工作,及时掌握面上情况,强力推进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保护开发,定位是关键。九山镇跳出就治理抓治理的思维定势,根据县委、县政府“三八六”环保行动的总体安排部署,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聘请山东省工程咨询院对弥河源头保护开发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完成《临朐县弥河源头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了以弥河源头生态保护为核心,围绕构建镇村一体生态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将沿线水系、交通、产业、人文、景观、旅游和文物保护等相关要素统筹融为一体,集中打造生态保护区、生态涵养区、生态居住区,实现生态环境上的大收获,获得经济发展上的大回报。
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实施。根据市委“两河”开发的要求,突出抓好沿岸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去年以来,重点实施了九山、白沙2个农村社区改造提升工程,新修社区道路2条2.2公里,新建居民住宅楼两幢,新建商住楼1.2万平方米。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弥河沿岸、镇区北侧流转调整土地500余亩,规划建设“九山人家”新型农村社区,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可容纳1200户,打造建筑风格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生活居住区。去年县里组织的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显示,群众对休闲娱乐场所不完善意见较大。民心所向,就是民生所需。去年,九山镇新建了弥河源湿地公园1处,新增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铺装面积8500平方米,形成水面2.6万平方米,新建6500平方米圆形广场1座,涵养了水源,美化了环境,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以弥河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水土项目建设。以青杨峪板栗基地取得全国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为契机,加大对果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有机种植、绿色种植技术,持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