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度工作计划,9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就全县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在听取县经信局汇报的基础上,实地察看了华铝高性能铝材、万豪6000吨汽车滤芯纸、永富铝业等项目生产和建设现场,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县经信部门紧紧围绕“又好又快谋发展、跨越赶超建强县”这一目标,牢牢扭住“工业立县”这一根本,比较好地履行了部门职责。
1、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信部门按照“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骨干企业集群化”的思路,贴近企业搞调研,立足一线指导“转调创”,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保持了工业经济总体比较好的运行态势。据统计,截止8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86亿元,利税13.96亿元,利润8.38亿元,同期分别增长11.8%、11.1%和10.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4家,其中过10亿元的1家;实缴税金过千万元的8家。
2、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作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在不断强化面上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分析、监测的同时,以10大工业骨干财源项目建设为总抓手,自觉主动地与各有关部门、企业衔接沟通,尽其所能地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截止目前,山水新型建材项目、华建高性能特种铝材项目、伟盛高档工业铝材项目等骨干财源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已经投产达效。据统计,1-8月份,全县完成新上和技改投入58.5亿元,同比增长9%,占全年投资计划的68.8%。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经信部门始终秉持这一理念,以培育重点骨干及成长型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依托现有产业资源,引导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今年以来,共有11个项目列入全省前3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15个项目列入全省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授权、受理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受理发明专利6项,部分工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两化融合进程逐步加快,且先后组织15家企业申报省市两化融合类工程项目。
4、机关效能建设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经信部门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提升工作效能作为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健全完善了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在机关内部积极培育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奋发有为的集体意识和遵章守纪的纪律意识,提高了整个经信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了全局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机关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客观地分析,当前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铝型材、水泥产业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出现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现象;机械电子行业增速放缓,部分企业库存增加,效益下降;纺织服装业不同程度出现出口业务减少、内销增速放缓现象;有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市场竞争加剧,挤压了利润空间,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举措还需进一步强化。二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够快、质量不够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转调创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考核奖惩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部分项目因土地指标限制无法及时落户和开工建设,部分行业和企业出现融资困难,传统产业、资源型企业面临较大节能减排压力,多数企业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以及熟练工人相对缺乏,等等。破解上述制约因素,还需出台实施更有针对性、更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三、几点建议
工业强则县域强。经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要不断强化 “工业立县”意识,始终把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凝心聚力,抓紧抓好。
一要大力开展招商和转调创,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活力。要始终坚持把招商和转调创作为“工业立县”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立足县域实际,突出政策招商、资源招商、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落户带动工业经济调整结构、转型发展,努力取得全县工业招商和转调创工作的新突破。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提高招商门槛,设立最低投资额度和最低投资密度,力争招大商、引巨资,确保招商质量。另一方面,要严把环保关口,凡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准落户,下气力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强化经济运行监控,完善企业预警机制,特别是对生产困难、效益下滑的企业,要面对面地深入了解企业具体情况,点对点地制定扶持措施,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
二要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着力抓好10大工业骨干财源项目、40家重点骨干企业和10家重点成长型企业,进一步明确牵头包靠责任,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积极搭建项目引进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加快资源聚集,扎实推进“一区三园”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鼓励镇街按照“飞地”政策的要求,引导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相关园区,提高工业经济的集群化、园区化发展水平。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制约。要认真研究有关土地利用政策,积极主动配合国土部门解决企业用地问题,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逐步缓解土地制约。要加快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步伐,鼓励各类人才向企业流动,不断强化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
三要着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为推动工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环境建设事关项目的引进、事关企业的生存。经信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主动配合主管部门不断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要进一步增强发展工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破除一切不利于工业发展的束缚和障碍,健全完善项目引进、建设、运营等配套机制,真正靠宽松的环境吸引企业、靠真诚的服务留住企业、靠优惠的政策发展企业,在全县上下营造亲商、尊商、安商的浓厚氛围。要积极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等不起的机遇意识、慢不得的忧患意识和坐不住的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在发展工业上合力、在推进工业发展上合拍、在服务工业发展上合心,努力形成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全县“一盘棋”思想。
四要不断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为提升服务总体水平提供有效保障。推动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不断发展,既要有责任意识,也要有服务能力。经信部门要始终坚持把机关自身建设作为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一以贯之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奖惩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的长效机制,引导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理论、解决问题、推进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发展上来。要从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两方面入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业务熟练、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队伍,为实现工业经济和信息化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提高机关行政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