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预算法》、《监督法》的有关规定,4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就2013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审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实地察看了江北物流城、仲临路改线、鑫珂海洋生物等项目,听取了县财政、审计、国税、地税等部门的工作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内容报告如下:
2013年,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又好又快、跨越赶超”总基调和目标要求,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全力促增长、惠民生,为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75861万元,其中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228万元,完成预算的121.4%,增长17.5%。全县地方财力178281万元,其中县级地方财力128348万元,加上上年结转支出1794万元,县级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30142万元,占预算的105.2%,增长26.1%。财力和支出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调查组认为,2013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结果是好的,最终形成的县级财政决算,符合《预算法》要求,也是按照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预算进行的。决算坚持了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体现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建议本次会议批准2013年县级财政决算。
分析2013年的财政预算执行工作,主要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是强化税收征管,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相关部门积极应对财税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收入征管模式,强化重点税源管控,加大综合治税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全县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1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75861万元,比上年度增长24.2%。其中,公共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四大主体税种分别增长28.5%、26.7%和28.6%,增幅均居全市首位,全县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
二是优化支出结构,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财政部门在重点保证刚性支出的基础上,优先保障了财政资金在民生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了对教育、卫生医疗、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抚恤及粮食补贴、库区移民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社会事业的保障力度。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共完成民生支出17.52亿元,比上年增加1.86亿元,占总支出的73.9%。
三是狠抓规范化建设,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财政部门探索实施组织收入、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算评审控制、政府采购及投资评审、国库集中支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编制、执行和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税务部门不断创新征管服务措施,研究建立收入预测调度、税收风险管理、纳税评估等长效机制,组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力度,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总体来看,2013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审计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水平不高。虽然全县的各项主要财政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但从总量来看,地方收入和财政支出在全市8个县市中均位居最后一位。同时,人均收支水平仍然较低。人均地方收入仅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4,人均地方支出仅占全市平均水平的42%。仅从上述两组数字,足以说明财政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还相对较弱的问题依然突出。二是收入结构不合理,持续增收能力不够强。从去年收入结构来看,税收收入的增长过于依赖建筑房地产及关联行业。建筑房地产业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30%,增量占到税收收入增量的1/2,而与房地产业关系密切的铝型材和水泥等支柱产业,易受国家楼市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不确定性因素较大,持续性和稳定性不高,收入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三是财政新增支出多,收支矛盾突出。政策性支出刚性增长快,逐年累积,造成财政保基本、保稳定方面的压力较大,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民生政策扩面提标,进一步加剧了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
2014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既定目标的关键一年。认真扎实地做好2014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工作,对落实县委“一四三五”总体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大力加强财源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财政增收基础。财源项目建设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一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以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和“5141”工程为契机,充分利用县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引进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科技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与此同时,要认真落实项目包靠责任制,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土地、资金、环保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项目储备。二要大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针对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消耗较高的实际,按照转调创的要求,遵循自主创新与引进转化并重原则,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三要加强企业运行管理。健全完善分析监测制度,不断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度、分析和监控力度,及时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运营态势,认真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税部门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提高收入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要强化预算执行分析预测工作,加强对相关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了解,切实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态势以及经济因素变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挖掘增收亮点,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要根据各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纳税评估办法,将税负控制在合理水平,切实解决税负不公的问题,努力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要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种偷税、漏税、骗税等违法行为,为纳税人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平台。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税法的宣传力度,引导纳税人树立自觉纳税意识,积极营造“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在不断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的同时,持续加大清理“小金库”力度,切实防止财政收入流失。
三、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运营水平。县政府及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认真执行人代会批准的各项预算,完善预算调整手续,依法履行预算追加程序,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断提高预算的刚性约束。要继续深化部门综合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严格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要坚持保基本、促公平、兜底线,本着“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原则,积极运营财政资金,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水平。要严控“三公”消费和一般性支出,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民生政策,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和“三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和决算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资金进行重点监督,对发现的违纪行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严肃查处,努力保障财政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