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十七届 > 十七届二十一次
关于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时间: 2019-04-30

根据工作计划,3月下旬,县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对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县教体局工作汇报,实地察看了外国语学校、七贤小学、七贤中学、柳山小学、柳山初中等5处学校,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0所,教职工5350名,在校学生82188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结构,全县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走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2014年我县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后,于2018年启动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并通过省级验收,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实验区”“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县”等荣誉称号。

(一)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学校建设, 2016年以来,抓住“破解大班额”和“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重点工作三年行动”,投资5.56亿元建成中小学25所。今年,又制定出台了《2019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工作计划方案》,将规划投资8.22亿元,建设中小学校19所,新增学位24480个。坚持实施“教育装备标准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2012-2014年,投入1.3亿元,推进教学仪器更新、图书阅览室升级、音体美卫器材配备、生态校园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定标准。2018年,县政府集中采购3000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内部配套标准,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二)师资结构持续优化。针对结构性缺编及教师集中退休问题,持续补充新教师,先后实施两轮“千名教师引进计划”,共引进本科以上学历年轻教师2308人,引进实习支教大学生、三支一扶大学生774人。今年将考录新教师350人。深化“县管校聘”改革,盘活现有教师资源,2015年以来,共完成城乡间、校际间岗位竞聘1125人,支教交流532人,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采取“青蓝工程”“十百千”名优师工程、“互联网+”等举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育出省特级教师、教学能手、人民教师26名,齐鲁名校长、名师工程人选5人,市拔尖人才、特级教师、名师567人。

(三)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深入推进目标导引教学和语文素养提升工程,加强教学质量监测与大数据分析,全县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总体均衡。作为义务教育的出口,我县高考成绩持续保持在全市前列,2018年我县一本进线率达到37.4%,居全市第二位。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教育和艺体教育活动平台, “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四)优质均衡县创建成效显著。去年以来,按照“政府统筹、镇街为主、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推进机制,聚焦发展短板,落实整改措施,狠抓内涵提升,累计投入资金1.07亿元,加快创建进度,先后通过了省教育厅督导评估和市教育局复评,迎接了教育部专题调研。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一是城乡之间、镇街之间、镇街驻地学校与非驻地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设施配备、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农村小学问题最突出,全县93处小学中,12个班以下的小规模学校有50处,薄弱学校改造、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农村生源大量向城区集中,学位不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严重。全县目前有大规模学校7处、大班额学校15处,大班额班数为385个。

(二)学校建设任务艰巨。规划建设的32处中小学、幼儿园,受到资金投入、土地指标、建设手续等因素制约,目前进展缓慢,任务艰巨。学校运动场地普遍不达标,全县110处初中、小学仅有37块塑胶操场,其余学校多为水泥、沥青和土质操场,标准不高,无法满足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的开展。

(三)师资缺口较大。受教师老龄化、二胎生育政策、破解大班额等因素影响,导致师资短缺问题突出。目前,全县50岁以上教师占比30.7%,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在5059岁之间,未来三年我县平均每年减员340人左右。农村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导致课程开设不齐不全。农村生源大量向城区集中,城区中小学、幼儿园生源逐年增加,亟需补充教师。

(四)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我县受财力所限,近年来上级出台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学前教育公用经费、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学校保安经费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班级管理团队激励资金、乡村教师补助、校长职级绩效工资、义务教育教师增量绩效工资等多项激励政策未落实到位。

三、几点建议

(一)整体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和品质。要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抓好学校建设,确保年内完成32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任务,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深入破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加快学校内部配套建设,突出抓好功能室、校舍维修、运动场地、智慧校园建设等影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薄弱环节。以教育信息化手段促进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化人人通平台和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推进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应用、创客教育、编程教育等试点工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按照“一校一品、突出特色”的原则,完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打造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彰显学校品位。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达标工程,完善义务教育招生网络平台,与户籍、房产等信息全面对接,打造阳光、规范招生服务体系。采取一校长多校区、发展共同体、集团化办学等措施,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差距,统筹推进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绩效激励机制、依法自主办学、延时放学服务等改革,解决好办学行为与办学质量、效益之间的矛盾。探索建立符合校情的学生作业布置、批改、管控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导引教学研究,完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深入推进德育创新,在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内容和方法上寻求突破,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开齐上好音体美、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教育课程,建设未来教育体验中心,举办中小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构建开放型、多样化、可持续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三)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实行师德考核前置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严查教师违规违纪行为,及时推介先进典型;继续实施第二轮“千名新教师引进计划”,完成高水平新教师招考任务;深入推进安居工程,从待遇保障、评优表彰、绩效考核、关爱激励等方面调动教师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修订校长职级考核办法,制定《教育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持续推进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专题研修、跟岗实践、联片教研、观摩考察、互动研讨等教师培养体系,提升教师队伍业务能力,打造骨干教师团队。

(四)全面提高服务学校发展水平。教育主管部门转变教育督导方式,压减督导指标,精简评估流程,突出优质均衡,加大对教育质量的督导权重,完善“底线+质量+特色+满意度”的分类评估体系,调动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积极性。深入推进“县镇校”三级督学责任区建设,坚持一线工作法,定期到基层学校(单位)督查指导,掌握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情况。做实服务学校工作,组织机关精准服务学校人员深入联系学校,切实帮助学校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建议和办法,助力学校发展。


    
打    印】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临朐县人大常委会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79085号-1

山东金三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