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作计划安排,6月初,县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对县应急管理局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听取了县应急管理局工作情况汇报,到万达广场建筑工地、县妇幼保健院、伟盛铝业、宝龙达集团、山水水泥阳城矿区等现场查看安全生产制度及措施落实情况,并召开了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县应急管理局组建运行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主要任务,以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首要任务,树牢红线意识,不断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夯实安全基础,强化措施落实,全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森林防火等能力不断提升,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深化机构改革,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县应急管理局组建后,及时调整安委会成员,进一步完善了安委会运行机制,设置了15个专业委员会,同时,按照相关要求,从严落实了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理顺了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局承担起了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职能,第一时间调整充实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组成人员,制定《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机制,明确职责边界,强化协同配合,规范值班纪律,扎实推进了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的健全完善。通过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县基本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细化工作措施,应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且有成效。县应急管理局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多措并举,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异地交叉执法、安全生产“夜查”、邀请专家会诊、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创新网格化监管等一系列活动,加大了监管力度,有效遏制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据统计,今年以来,对危化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3712家次,排查整改问题和隐患15479处,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以提升应急实战能力为目的,不断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对全县120个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组织演练290余次、参与人数5.1万余人。着力推进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提升工作,在妥善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同时,积极处置“利奇马”台风灾害,并起了积极作用。
三、强化宣传教育,应急救援知识普及率逐步提升。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及印发书籍、宣传单、悬挂标语、开展主题活动周等,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宣传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了全民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通过对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工作,强化了从业人员特别是部门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其安全生产技能,有效预防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年来,共培训各类人员1.4万余人。
四、注重自身建设,机关效能得到不断提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攻坚年”、服务企业经理人等活动,在机关内深入开展“五优服务”创建活动,同时,健全完善机关学习制度,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轮流讲学”,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制定完善了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考核办法,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提升了应急管理队伍的工作干劲和责任心,激发了机关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
总体上讲,县应急管理局局履行职能比较到位,自身建设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宣传不够到位。从实际情况看,县应急管理局在狠抓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方面仍有欠缺,突出表现在:少数部门和个别干部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缺乏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有的企业负责人存在侥幸心理,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积极性不高,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操作规程不规范,保障安全生产的措施落实不到位;有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高,工作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粗心大意、违反操作规程等现象,造成安全生产隐患。
二是应急预案编制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存在短板。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中,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及重点部门的预案编制较为合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塘坝、山溜及偏远山区没有编制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此外,个别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也存在类似问题,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专业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数量和种类不足,大型和特种专业装备尤为缺乏。应急救援队伍缺少专业科技人才,基层应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系统性、专业性技能培训,日常训练时,设施简单、方法单一,,制约着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
三是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一些漏洞。应急管理局作为安委会牵头单位,在组织协调各专业委员会有效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方面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打击处罚的力度不够,安全生产方面违法成本不高,导致部分安全生产主体片面追求利润,忽视安全投入,安全生产问题整而不改、屡次反复,造成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缺少专业人才和专业设备,对一些专业性较高、比较隐蔽的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
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牵扯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强化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应急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大对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应急救援知识、先进经验和典型的宣传,不断提高各级各部门单位和责任主体的认识,提高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要强化对重点行业领域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的教育督促,推动落实具体措施,自觉主动地抓好安全生产。要抓好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有效避免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应急管理反面案例进行曝光,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要鼓励广大群众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努力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要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水平。要按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明确职责边界,落实监管责任,避免出现监管漏洞。要加快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实应急救援力量,科学统筹消防、森林防火、自然灾害抢险、安全事故救援等专业队伍,切实增强应急管理能力。要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应急值守、信息处置、信息发布等制度,促进应急协同联动机制更加规范和高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实现储备物资共享共用和动态管理,优化物资利用率。要加强完善社会应急资源的信息收集、统筹调用、征用补偿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弥补应急资源不足的短板。
三要筑牢基层基础,不断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要不断强化安全监管,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网格化实名制管理,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要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匹配。要不断健全完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重点推进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提高应急预案的行业部门覆盖率和基层群众覆盖率,同时,要经常组织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要建立健全县、镇(街)、村三级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强化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四要努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新形势、新任务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急管理部门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抓好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更上台阶。要突出抓好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既要注意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也要注意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要注重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专业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要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引导干部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转变机关作风,进一步强化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