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度工作计划,5月中旬,县人大财经委组织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工作情况汇报,先后到山东能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不动产税务分中心、政务服务大厅等现场实地查看,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8年12月,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正式组建。组建运行以来,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紧盯“办得快、办得好”这一目标,积极履职尽责,大胆探索创新,工作运转有序、成效明显。实施的“零基础码上办”、“窗口受理零否决”、“工程建设项目容缺图审”等创新做法被人民网、山东新闻联播等媒体宣传报道。
(一)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机构组建和各项划转工作稳妥推进。这次机构改革,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共涉及21个县直部门(单位)的182项许可事项及6项收费事项,以及14个部门(单位)32名工作人员的划转,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不等不靠、统筹考虑、主动协调,保证了各项改革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召开会议、开展业务培训、加强考核督导等措施,确保了整合后人员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
(二)精简条件,简化环节,压缩时限,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围绕如何让群众、企业办事“办得快”、“办得好”,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能取消的全部取消,能合并的尽可能合并。累计压减不合理、不必要、重复性的前置条件、申报材料510余件,精简幅度达40%以上;简化审批环节,近60%的事项下放到科室直接办理,取消或后置14项常办审批事项的现场踏勘环节;压缩审批时限, “即办件”比例由原来的22%提高到60%,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审批模式,平均审批时限由8.1天缩短到3.2天。2019年,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2.2万余件,同比增长29%。今年以来,我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76个,同比增长104%,实现了逆势增长。
(三)创新工作模式,注重流程再造和标准化建设,审批质效进一步提升。实行无差别“一窗受理”,重新规划前后台布局,由73个部门业务窗口减为19个综合受理窗口,搭建起“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新模式,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顺利通过省政府试点验收。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对 “我要开饭店”等民生领域高频事项,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次办结,变“纵向型多链条串联审批”为“扁平化同步并联审批”。实行“施工许可容缺图审”制度,对重点项目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00多天压缩到30天以内,最大限度地保障项目早开工、快落地。今年,先后为山东能源新材料、山东东悦新材料等工业项目实施这一审批模式,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落实标准化服务,对370种办理情形逐一编制标准化服务指南和业务手册,变“经验批”为“标准批”。此外,针对公司设立、卫生许可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办理事项,推出“零基础”标准化二维码模板,手机扫码即可参照模板编辑填写,提升了审批效率。
(四)主动换位思考,积极靠前帮办,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实行窗口受理零否决,只说“行”不说“不行”,对群众不知道怎么办的搞好辅导,对政策界定模糊的及时会商。优化现场服务,组建现场帮办队伍,免费提供业务指导、打印复印等。全程帮办代办,与全县89个重点项目逐一对接,提前介入,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审批服务,当好 “店小二”。
二、存在问题
(一)政务服务大厅空间小,服务事项不集中,群众、企业办事多头跑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县政务服务大厅于2011年7月迁至创业大厦,总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为全市最小、进驻部门和事项最少。除划转到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外,尚有许多与群众密切相关、办理频度高的服务事项分散在公安、税务、交通、人社、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自建的服务大厅内,加之以上部门散布于县城各个方位,办事多头跑的问题长期存在,群众和企业意见较大。此外,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除山旺、冶源、沂山相对规范外,其余的也普遍存在设施配套不完善、事项人员未进驻问题。
(二)审批流程不畅通,信息共享不充分。部分链条内事项的划转不到位,授权不充分,有些还在省里、市里,不能在县级实现“一链办理”;企业审批项目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因部门相关规章的规定,存在“大审批套小审批”、“评估套评估”现象,一环不过,整体卡壳,难以“跑一次”完成。审批过程中,大多数审批业务仍然通过上级业务部门统一部署的专网办理,存在“多套系统、多个流程、反复登录、重复录入”现象,影响了审批效率。工商注册、身份认证、不动产、涉税等政务信息资源也无法交换调用。
(三)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服务质效有待加强。特别是部门“信息孤岛”的存在,加之县一级资金、技术力量的薄弱,电子政务服务网络化程度不高、覆盖面不广;部分职能部门对推进政务服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行政审批权集中到政务服务大厅仍有顾虑,主动配合、全面支持力度不够。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对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的管理还缺乏更加有效管用的抓手。部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大厅建设。要牢固树立“服务就是效益”、“服务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观念,针对服务大厅建设存在的最大现实短板,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搞好统筹协调,扎实有效推进。县直相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到审批事项“应进全进”,并选派 “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到服务窗口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要健全沟通配合机制,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对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窗口加强动态化过程监管,形成推进大厅建设的强大合力;同时要指导镇(街、园、区)规划、建设和运行好便民服务中心,真正实现基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服务格局。
(二)更大力度加快流程再造,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要全面落实“放权、精简、集成、共享”总要求,进一步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减时间,着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办事环境。要积极推进“市县同权”,主动与市级对口部门搞好衔接,调整权责清单和实施清单,及时完善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及时跟进业务培训,确保接得住、接到位、用得好。要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行 “一门办理、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网通办” “四个一”集成审批,实现“拿地即开工、签约即动工”。要积极启动全省“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将餐饮、便利店、药店等行业多个许可证件,合并为一张综合许可证,变“准入”为“准营”,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要不断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对涉及面广、审批程序简易、适合在基层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及时下放到镇一级办理。
(三)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网上受理、网上审批。依托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系统,进一步加快全程网办力度。要积极协调县大数据中心,对接各部门电子政务平台,推进业务数据共享。要充分利用好“一窗受理”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群众办事一窗受理、材料线上流转等功能。要积极探索多种“云服务”方式,上线“微政务”服务平台,开发“掌上审批系统”,实现“网上办、掌上办”。
(四)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建设。要在“零基础”标准化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省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围绕服务行为、办事流程、管理和监督、改进和评价等重要环节,逐项建立岗位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形成覆盖服务大厅运行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以标准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同时,积极开展多形式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尽快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