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十七届 > 十七届四十一次
关于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时间: 2021-12-27

县科学技术局局长 李富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县科技兴农工作情况情况,请予审议。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下,县科技局紧紧围绕县委“一二五五一”思路举措,紧盯市综合考核目标,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牵起来”,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工程,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发展格局,实现了科技型企业“质”和“量”的双提升。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110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17年的47.25%提高到2020年的59.18%。今年组织入库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同比增长97%。已完成三批51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申报率同比增长59%,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总数已达到83家,新增32家。为11家高新技术企业争取省“小升高”财政补助110万元,69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财政补助1042万元,为山东万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争取竞技行动融资补贴30.5万元。

  (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县规上企业中开展技改(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合作和研发机构与研发人员“两个全覆盖”活动。截至目前,我县已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95个,企业自建研发机构90个。今年恒彩数码公司获批山东省首批13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之一,确定10家企业和其他组织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申报、提升重点培育对象。新备案院士工作站3家,我县总量达到7家,完成21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工作。

  (三)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促成县政府与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建立了政产学研全面战略合作关系,58家企业与中科院、山东大学等20多家知名高校院所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引导140家企业加入临朐籍博士交流群,借助高校院所平台发布。科研院所合作平台项目认定5个,与中国农科院建立合作平台2个,全力推进丰采蜂业依托省农科院申报建设省级蜂蜜工程实验室。

  (四)科技人才工作成效显著。牢牢把握“招才引智”总基调,积极作为,向市科技局争取10名工业方面市级科技特派员来我县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培训服务。成功申报省“一事一议”1项,高端技术人才(团队)认定9人。完成1项国家“火炬计划”上报,鑫珂公司1名离岸创新人才通过省科技厅认定,宝龙达集团公司山东省海外科技人才快速认定通过省科技厅批复,恒彩数码公司省“外专双百”计划引进德国专家已签协议。与北京、济南、俄罗斯等国际交流公司合作,引进7名外国专家。

  (五)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提高。完成24项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申报,恒远利废获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万达环保、祥龙新材料2项技术攻关入选潍坊市首批重大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项目,总额达1700万元,3个中央引导地方资金项目推荐至省科技厅。完成15项科技成果登记,获批2021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2项,上报2021年潍坊市科学技术奖7项。完成70家科技型企业技术合同账号省平台注册,登记技术合同272项、成交额14.02亿元,技术交易额近3000万元。指导丰伟农产品公司完成技术合同资金专项补助申报,我县技术合同资金专项补助实现零的突破。

  (六)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扎实开展“科技服务百企”行动,深入企业调研,针对企业人才引进、破解技术难题、平台建设提升等需求,逐一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推进措施。梳理企业提出的“小升高”财政补助、高企税收优惠、技术合同交易等建议,及时跟进科技政策引导,加大解读培训力度,今年先后邀请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相关处室专家来我县进行专题辅导4次,编印发放《临朐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政策汇编》、《科技政策及业务指南汇编》等1000余册,较好发挥了科技政策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强。企业研发投入能力和成果转移能力弱,缺乏一定数量的技术水平高、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占参与工业综合评价企业的比例较低。

  (二)科技服务环境有待优化。创新平台整体分布零散、覆盖面不宽、利用效率不高,镇街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高端人才要求的创新发展环境、配套服务等难以完全满足,创新人才引进不足。专项服务于产业、行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平台少,科技服务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服务技能薄弱。

  (三)产学研合作亟待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之间缺乏畅通的信息交流,产学研合作主要局限于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项目上的“点对点”合作,合作层次较低且规模较小。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我县无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创新成果产出不足,制约了产学研合作的开展。

  三、下步建议

  (一)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引领、培养和提升,突出政策支撑,完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布局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真正实现资源聚合效应和产业联动效应,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及技术创新的主体。

  (二)尊重人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一是积极构建政、企、校人才开发模式。加大“双培养”力度,县外引进与本土培养相结合,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强服务等有效措施,让各类人才各展所长,各得其所。推动高校、企业在相近研究领域中,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促进人才、科技资源高效配置与利用。二是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强化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培育和支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真正让高层次人才留在临朐、留在企业。

  (三)搭建平台载体,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平台载体的提档升级和合理布局,为企业研究开发、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加快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对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重大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企业积极进行科技成果登记,争创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四)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将“双招双引”重点向创新链前端转移,加大高新科研成果招引力度。丰富产学研合作形式,引导企业加强与知名院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协同创新,立足优势产业,加快行业应用研究院建设,推进科研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买断技术成果,实现借智发展。探索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制创新方式。


    
打    印】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临朐县人大常委会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79085号-1

山东金三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