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站群
当前位置:首页--临朐县文化馆--非遗保护--非遗项目展示--民间美术
临朐葫芦烙画
发布时间:2015-05-29  来源:  
临朐葫芦烙画
    葫芦,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在临朐县,葫芦种植非常普遍,是国内最早种植葫芦的产域之一,其栽培历史亦在千年以上。
每年的夏末秋初,田间、地头、庭院、路边,都爬满了葫芦架,只见葫芦架上挂满了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葫芦。聪明的临朐人,不仅把葫芦当作食物,还可把葫芦制作成许多器物,如生活方面的瓢、勺、杯、盘、碗、壶、瓶等,还有民间艺人把葫芦进行造型,有的进行雕刻,有的在葫芦上进行烙画、绘画,形成临朐独特的葫芦文化,被誉为“中国一绝”。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作物之一,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葫芦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记载,同时,关于其名称也有多种叫法,如“瓠”、“壶”、“甘瓠”、“壶卢”等均指葫芦。葫芦在南方叫“夜开花”,在北方称“瓠子”。在每年的清明节后几天,开始育秧移植,七月份开花,花朵呈白色,在八月份结出各种各样的果实。
    葫芦与古代医药有密切关系。中国第一本药品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将“苦瓠”当作利尿消肿的药物。后来,《伤寒类要》中,提到苦葫芦可用于治疗黄疸。此外,葫芦还是盛药最重要的容器之一。另外,葫芦还是古代药店的幌子。《后汉书·方术传下》:“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头”。于是便称卖药的,行医的为“悬壶”,称行医之业为“悬壶济世”。“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宋代大诗人陆游将小小葫芦的概括赞誉,使人们对葫芦产生了许多敬意。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其谐音:“护禄”、“福禄”,加之葫芦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就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葫芦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等密切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葫芦的作用甚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它一是主要用来作食物,只要没有苦味的葫芦青嫩时皆可食用。带苦味的葫芦不可食用,却可用作中药材。二是可用作生产工具,先后曾用来作钓鱼或鱼网浮子,葫芦火枪用来打猎、葫芦播种工具、以葫芦为内模制陶等;三是可用作生活器皿,即盛水、装粮、装酒、药壶等;四是以葫芦为招牌幌子:酒店、药店等;五是交通工具,古代用葫芦为浮具,过河过江,故曰“腰舟”;六是可用作乐器、礼器、祭器等;七是可用作中药方剂,入药以古葫芦为主,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收入收入达30种以上,所辑最为中医药界看重。
    多少年来,临朐人不断的对葫芦文化进行挖掘和探索,最为出名的当属临朐葫芦雕刻、临朐葫芦绘画。
雕刻葫芦,它是民间艺人在皮质细腻、色泽黄白、外形椭圆的葫芦上雕形塑物、刻意摹神的观赏工艺品。在雕刻葫芦时,由雕刻艺人在葫芦上用特制的小刀和钢针,刻上或刺图案、文字,再用上松墨而成。有的艺人在葫芦上刻一些花鸟虫鱼、花鸟野兽、名胜古迹、人物脸谱等,在街头巷尾或专业市场上出售,供人们赏玩,也有的在亲朋之间,或官场上作为礼物相送。
    相传,在宋代,当地有一位叫高文的秀才,擅长书画,但家境非常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他便以雕刻葫芦为生,在葫芦上刻上各种书画,并配以优美的诗文,还有的刻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在形似的基础上,侧重神似,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引起工艺美术界的瞩目,有“奇世绝技”之誉。当地一名官员听说后,便差人前去索要,高文生性孤傲,不事权贵,不肯把自己雕刻的葫芦侍奉权贵,从而得罪了其人,便无辜被关进监狱,死于非命。当地艺人们对此非常气愤,便纷纷学起雕刻葫芦工艺,博彩传统画技之长,仿刻出历代名家的名作名画,使雕刻葫芦题材更加广泛,雕技更加精绝,深受世人喜爱。
    近代社会以来,临朐出现了一批民间艺人,专门从事葫芦雕刻,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刻意求新,把《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的人物,巧妙地刻画在葫芦上,并配以诗词文字,风景山水,使雕刻葫芦工艺栩栩如生,更臻完美。最出名的民间艺人        ,
在雕刻葫芦的过程中,首先选用上好的葫芦,用小刀将葫芦硬壳刺透,用粗线条描绘人物、山水、花卉等。他在雕刻上独具匠心,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等多种方法,将国画的勾勒、点垛、渲染等许多手法用在刻画葫芦上,仿制出历代名家泼墨写意山水画作品,在施刀时,做到稳、准、轻、慢、巧,只有这样才能雕出一种精美的葫芦工艺品,使雕刻葫芦工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如:
    如今,雕刻葫芦名家辈出,雕刻技艺和工艺水平达到了更新更高的境界。不少精绝奇妙的惊世之作被省、市、县博物馆名人及有关部门收藏,每年销售 枚以上,营业收入 万元。
所谓葫芦绘画,就是民间艺人们用各种彩笔在葫芦上描绘出各种精致的图案,如山水、花草、虫兽、诗画等,让人喜爱有加。还有的艺人,在葫芦上进行烫画,这种工艺历史非常久远,老的办法就是以自制火香,制作成如手指粗燃香,中心插入钢针作为笔头,点燃之后导热至钢针,用以烫画图案,在烫画过程中,要心静气和,用力恰当,轻描淡画,如果烫过了火,不仅把葫芦壳烫透了,而且失去了美感;如果烫得轻了,就会颜色、线条不明显,达不到人们想要的艺术、审美效果,因此,烫画技巧讲求技术娴熟、线条流利、形体简练,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的人们用电烙铁代替烫画,但烫染的效果,远远不及旧法理想。但随着技艺的不断改进,现代所烫的山水、花草、人物等,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欢。
    真正的烫画,又称“烙画”,就是用电烙铁或煨热的铁笔、铁条作笔,在葫芦的表面上烫糊,从而获得深浅不同的褐色和黑色图案。烙画像绘画一样,可烙出各种人物、花鸟、山水等。烙得好的画面其作品层次分明、虚实相称、线条疏密有致,有较强的立体感。在葫芦上烙得字与画,永不褪色,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临朐县较早的葫芦烙画工艺,是冶源镇两圈村的冯介孟先生与同族冯汝松先生在老龙湾畔创造的。在他们的启发和传带下,当地相继出现了数十个烙画爱好者,现在已有上千名爱好者。真正坚持烙画时间长,作品质量高的要数冯介孟、冯汝松、聂之举、、冯远昌等人,他们在葫芦上绘上吉祥、招财进宝、马到成功、吉祥如意、事事如意,弥河风光、八景、民俗系列及各种属相、四季图等,他们的作品有的在报刊上刊登,有的送知名人士收藏,有的在大厅和豪华住宅装饰,有的作品在展览中多次获奖,同时,并对烙画者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因此,葫芦绘画在当地的爱好者越来越多,已成为临朐文化艺术的瑰丽奇葩。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当地加工的葫芦达到几十个品种,工艺由简到繁。针刻、雕刻、烙画、压花、彩绘、模具示范等。主要产品有大葫芦工艺品、商务礼品葫芦、中葫芦工艺品、吉祥葫芦、雕刻葫芦、异型葫芦、彩绘葫芦、奇形葫芦、手指葫芦、扁圆葫芦、长棒寿星葫芦等,每个葫芦价值从十几元到几千元不等,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并漂洋过海远销韩国、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产品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葫芦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诗词、书法等,所呈现的图案神态生动、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随着葫芦文化的不断创新,当地艺人用葫芦创造的乐器,如葫芦丝等,其音质悠扬悦耳,十分动听,给人优美、舒心的享受。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当地党委政府积极支持葫芦文化发展,将以更加精湛的工艺,为社会奉献这一璀璨的民族瑰宝。
    
打 印】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