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双轮驱动”打造生态高效畜牧
时间:2012-10-08
我县着眼畜牧业现状,以生态高效特色畜牧业为着眼点,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畜产品质量上档次,实现产业效益、水平的“双提高”,达到畜牧业持续、科学、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现代化进程。伊利集团在我县落户,给我县奶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难得机遇,据测算,这一个项目就需要饲养10万头奶牛。为此,一方面,伊利集团内部可建大规模奶牛养殖基地,形成旗舰下的奶源基地。另一方面,争取伊利投资支持我县原有规模奶牛饲养场扩建、改建大型饲养场,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化牧场式饲养场。同时,政府从财政争取项目资金、金融部门扩大贷款,融合社会资金,支持建设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奶牛饲养场。全县开工新建奶牛标准化饲养场11处,扩建4处奶牛标准化饲养场正在加紧建设中,全部建成后饲养规模可达到7000头;规范和提高现有肉鸭生产基地,宣传和引导养鸭户树立“有标准、有规模、有效益”的观念,逐步淘汰小规模的大棚式养鸭模式,支持建设大规模、高标准的肉鸭饲养场和基地,鼓励肉鸭屠宰企业自建标准化肉鸭饲养场。全县新建和改造肉鸭标准化饲养场213个。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快畜禽品种结构调整。我县积极扶持奶牛、肉鸭两大主导产业,使其扩规模、上水平,不断提升生猪和蛋鸡两个产业,使其上水平、增效益。发展特色养殖,特别是朗德鹅生产,大力加快朗德鹅基地扩张,建设百万只朗德鹅生产基地,比目前饲养量增加40万只。在有资源的乡镇建设一批朗德鹅基地,确保饲养量,形成全国最大的朗德鹅生产基地县。二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引导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开发新产品和品牌,扩大市场竞争力和覆盖范围,尤其在肉鸭产品开发上,向分割制品和熟制品方向进发,实现就地加工、就地增值,以产品深度开发拉动基地和企业同步发展。三是加快市场结构调整。积极创建品牌和名牌,增强出口力度。利用各种有效推介形式和媒体,广泛宣传我县畜禽产品的优点,扩大在国内外的销售量。切实抓好畜产品无公害和有机产品生产,扩大无公害产品认证企业的数量,增强企业在外部市场的竞争力。加快准入城市数量的扩增,组织企业进行备案办理,增加对准入城市畜产品的销售量。组织2个养殖场申报了山东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2家单位上报了无公害认证材料;1家基地已向农业部申报了“临朐黑山羊”地理标志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