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少年到技术能手,从战火前线到蓝天守护,他是解放兰州的通信兵,是新疆荒地上的开拓者,是飞机维修厂的技术尖兵……今年96岁的山东省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军休干部牛永功,用一生践行初心与使命。他的故事,是忠诚与奉献的写照,更是和平年代老兵精神的时代丰碑。
流浪少年积极投身革命
牛永功是河南省焦作温县人,他的童年过得十分艰辛。由于家境贫困,幼时的他并没有享受到安稳的生活,而是经历了流浪的岁月。“那时候我就是个流浪汉,四处给人打工、要饭,没有固定的住所,生活充满了不确定和困难。”牛永功回忆起过去,语气平淡,但眉宇间透着那段岁月的影子。
尽管如此,牛永功从未放弃对未来的希望。1949年,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那些曾经像他一样在苦难中挣扎的青年,纷纷响应革命的号召。当时身处陕西西安的他,内心涌现出一股强烈的冲动和决心,投身革命队伍。
入伍后,牛永功成为第一野战军2兵团某连的一名战士,开启了他的人生新阶段,解放大西北的艰苦战斗。
硝烟战火中锻造钢铁意志
“那时国家需要我们,我想,我也能为新中国做点事。”牛永功跟随部队一路向西,参加了解放兰州的战役。
兰州战役中,敌军在皋兰山负隅顽抗,战斗异常惨烈。当时牛永功是侦通连的架线班班长,负责保障战场通信。一次线路中断,他冒着枪林弹雨前去抢修,途中与敌军士兵遭遇。他回忆道:“看到我的战友与敌人厮打,我什么都没想,直接冲了上去将敌人打倒,救下了他。”在那场激战中,牛永功用机智与勇敢挽救了战友生命,同时也见证了兰州解放的胜利。
战斗的胜利没有让他停下脚步。他随部队继续西进新疆,而后挺进伊犁,参与了土地开荒、剿匪维稳,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到达伊犁后,那里的条件十分恶劣,没有吃穿、没有房屋。我们在那里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我们每位战士分配了20亩土地垦荒,我那个时候身强力壮,经常不分黑夜白天地劳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土地获得大丰收。后来我们又去牧区买了牛、羊等牲口,自己养,慢慢地可以自给自足。”牛永功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笑容,那段日子虽苦,但也让他更加坚韧。
当时,当地土匪还比较猖獗,一到冬天经常到农民家里抢粮食、抢牲口,牛永功和战友又承担起剿匪的任务,一旦发现土匪,就要将他们剿灭,维护了地方的安宁,受到老百姓的拥戴。
入列空军 挫折中成就自我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内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牛永功所在的部队战士们热情高涨,纷纷报名加入志愿军,经过层层选拔,他们连就他和另外一名战友通过选拔。
“新组建的部队从伊犁出发,辗转到了兰州,在兰州大家做了体检,我和一部分战友被选拔为空军,安排到哈尔滨学习飞行。”牛永功介绍,在后来的进一步体检中,他因体检发现高血压,未能如愿成为飞行员,而是被分配学习飞机维修技术。
“不能上天,我就把飞机修好,让它飞得更远!”牛永功白天学习技术,晚上埋头钻研图纸,反复练习操作流程。“文化程度低,那就靠死记硬背;不懂的地方,休息时间再练。”他说得云淡风轻,可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凭借扎实的技术,他在全军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那些年,他辗转在郑州新郑机场、临潼斜口机场、旅顺口、河北邢台、山东青岛等地服役。从普通战士成长为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他不仅完成了飞机维修任务,还参与了南海地图拍摄飞机改装、直升机旋翼桨毂故障排除、飞机清洗器生产等重大项目,“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他说,这份使命感从未改变。
奉献不止 老兵精神历久弥新
1978年,牛永功调到青岛,担任海军航空兵独立第六团修理厂厂长。他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为战机保驾护航。离休后,他又投身社区工作,被评为山东省先进休养员、青岛市优秀党员。“我这一辈子,总想着能为国家多做点事,尽一份力,心里踏实。”
如今,年过九旬的牛永功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日常生活中注重锻炼,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他常对年轻人说:“别怕苦,吃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和平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