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临朐
登录    注册    无障碍及长者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优化营商环境 > 他山之石

潍坊滨海区:向“新”向“质”向未来

时间:2024-06-24

 

 

 

推动高质量发展,怎样上、如何提、从哪发?潍坊滨海区深谙其道。

作为经济大区,潍坊滨海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深刻理解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者之间内在的演化路径和产业链的延伸交叠,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加速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让传统产业发新芽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成长的沃土,但并不意味着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同样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凭借数字赋能+产业转型,潍坊滨海区创新拓宽硝酸钾产品应用领域项目进展迅速。近日,记者走进山东天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控室看到,硕大的监控屏幕上正显示硝酸通过生产线送往硝酸钾车间。

我们公司通过全过程数字化监控和集成在线工艺优化体系,提升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升建设数智化应用场景,建成后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将更高。山东天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茂桉说。

硝酸钾是一种传统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化肥和工业生产。近年来,潍坊滨海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将硝酸钾作为熔盐储热材料用于储存和释放热能,在新能源储能领域阔步前行,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形成具有滨海特色和优势、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实现了老树发新芽,产业焕新生。

发展新质生产力,滨海喜新,但从未厌旧

以传统化工产业为观察视角,同样也因为科技赋能,加快向新医药、新材料方向转型,具备了新质的特征。

聚力发展新医药,滨海区引进一批创新活跃、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医药企业,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和重磅产品,全力打造药物研发基础原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新医药全产业链条,积极创建1+3+X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药谷

着力培强新材料,滨海区重点发展高性能聚烯烃材料、高性能纤维、特种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新材料、新型阻燃材料等细分领域,不断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打造国家级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

百舸争流,在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滨海区迎来了传统产业的灿烂蝶变,千亿级产业集群进行曲已经奏响。

让新兴产业长成林

新兴产业创新活跃、技术密集,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年来,滨海区将新兴产业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未来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形成集群式发展的强劲势头。

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工业母机被喻为现代工业心脏,滨海区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潍柴等链主企业优势,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注核心产品研发、生产、迭代、应用,构建工业母机产业链能级跃升一条龙体系。

绿电是滨海区重点打造的另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滨海区在氢能、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领域异军突起。

碧空之下,一座座风机缓缓转动;盐田之上,一排排光伏板熠熠生辉。以大海为伴,与清风相随,从碧波浩荡到盐碱滩涂,澎湃绿电绘就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布局氢能、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滨海区持续推进清洁低碳的新能源供给体系和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激发新兴产业强引擎

特别是在氢能产业方面,滨海区积极布局,拉长产业链条,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推动氢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打造成为潍坊北部的氢能产业聚集区和示范区。

不仅如此,滨海区还在废弃渣场等地探索叠加光伏+效应,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有机融合。绿光一体生态光伏发电项目创新实施坝坡造绿、场顶种草、草上发电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将废弃渣场改造为光电青山

当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滨海区通过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着力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互促共进,特别是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企业上云为支撑点、平台赋能为着力点、生态建构为助力点,全面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让未来产业快生根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颠覆性新技术不断涌现,未来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未来产业,成为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滨海区以前瞻谋划、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努力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强化资源整合、政策引导,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在新赛道集聚,力争取得先发优势。特别是在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等新领域和新赛道上,正一路高歌猛进。

在新型储能领域,瞄准长寿命、高安全、高能量密度新型储能技术,着力引进一批技术水平先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创新研发高端化、定制化产品,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锂电池、钠离子、飞轮、压缩空气等多种储能集聚发展的新型储能示范基地。

在生物医药领域,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人才和平台引育,着力培养生物医药、营养品、高端动保等细分领域,提高产业链上中下游完整性,构建上中下游贯通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和行业竞争力,打响中国药谷整体品牌。

从传统产业的未来化跃升,到未来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滨海区正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出一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打印】 【关闭本页